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并正式对外发布。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优化,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清单修订,准入限制再放宽
与2022年版清单相比,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减少了11项。其中,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这一修订不仅体现了我国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的决心,也彰显了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各类市场准入壁垒的坚定立场。
具体而言,新版清单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一方面,降低了准入门槛,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例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改革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另一方面,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试办新型电信业务等管理措施,相关领域虽保持必要市场准入管理,但准入环节更加精简。此外,还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如船舶设计修造、酒类生产经营等管理措施,按照全国统一的准入方式进行管理。
新业态纳入,监管更规范
新版清单不仅放宽了准入限制,还依法规范了重点领域准入。依据已出台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等,对部分领域市场准入作了进一步规范。例如,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等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纳入清单,同时强化了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生产、批发、零售业务相关审批也被纳入新版清单。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对新兴业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同时也为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
动态修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自2018年我国印发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来,经过多次修订,清单内的事项数量已由最初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这一系列修订不仅放宽了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也使得“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学、及时、合法地对市场准入清单进行动态修订,持续放宽重点领域市场准入限制,符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类经营主体的期盼诉求,有利于推动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协同监管,营造稳定预期
新版清单还专门提出了综合监管要求,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进入行为,依法依规对经营主体实施准入后监管,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杜绝监管盲区和真空。
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监管思路,以多元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将市场准入各环节“放在阳光下”,避免出现违规增设行政许可、违规使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等不当监管行为,有助于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准入环境。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的发布,是我国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激发了市场活力,还依法规范了重点领域准入,强化了风险防控。未来,随着市场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的市场环境将更加公平、透明、有序,各类经营主体将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