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邢矿集团党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探讨

学习探讨

推进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意义和策略

推进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是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提升评审效率与质量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对推进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的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逐渐成为可能。这一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评审专家资源的共享,有助于解决评审专家地域分布不均等问题,防范“熟人圈子”等风险,提高评审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还有助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二、实施方式

依托信息系统:利用远程异地评标信息系统及各级政府采购电子交易系统,借助互联网与安全防护技术,实现专家库资源共享。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和音视频实时交互技术,支持评审专家远程在线协同评审。

明确适用范围: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通常适用于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政府采购货物、服务项目(包括综合评分法和最低评标价法),以及主管预算单位或采购人认定需开展远程异地评审的其他项目。对于确需隔夜评审、现场查看样品、涉密或专家集中评审的项目,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暂不采用。

设置评审场地:远程异地评审场地分为主场和副场,项目所在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评审主场,其他为副场。主副场软硬件建设均需符合相关要求,确保系统对接、交易保密与档案完整留存。硬件需确保采购人代表、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之间物理隔离、互不见面,且均为分散评审席位。

组织方式与职责划分:遵循“主场负责、副场配合”原则。主场负责系统调试、过程见证等工作,副场配合主场并维护本地评审秩序。评审专家依采购内容抽取,就近参与评审,采购人代表在主场评审。

三、实施效果与影响

提升评审效率: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减少了评审专家的差旅时间和成本,提高了评审效率。

保证评审质量:通过引入更多地区的评审专家,实现了专家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提升评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优化营商环境: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有助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四、案例与经验

四川宜宾与重庆永川的合作:

四川省宜宾市与重庆市永川区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开展了多次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方本着“务实包容、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合作,推动两地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深度合作。

河北的实践:

河北省财政厅与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政府采购项目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开展政府采购项目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工作。

河北省通过依托远程异地评标信息系统及各级政府采购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了全省评审专家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安徽合肥的尝试: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长沙市、武汉市等地交易中心采用“一主两副”的模式,顺利完成远程异地评标合作。

本次合作验证了多地联动远程异地评标推广的可行性,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五、未来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子政务的深入推进,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将逐渐成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主流模式。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优化评审流程与机制,以更好地发挥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的优势和作用。同时,还应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形成更加开放、透明、公平、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上一篇:政府采购争议漏列当事人该如何处理

下一篇: Deepseek在检查招标文件中的试应用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协会网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协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