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政府和市场、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的核心渠道,体量巨大的公共资源交易是推动市场高标准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然而长期以来,行业壁垒森严、地域市场割裂、交易平台林立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公共资源交易的平稳健康发展,公共资源交易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亟待建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利于公共资源的规范、高效市场配置,而且对其他领域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资源交易的统一大市场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了重要指示,其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41号)等多份政策文件,着力通过平台体系整合来消弭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壁垒,而平台体系整合所依赖的重要手段便是数智技术。
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数智技术已经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2024年5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21号,以下简称21号文)强调,要通过“加快推广数智技术应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来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数智化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有机融合。数字化汇聚了大量数据,形成了物理世界到虚拟世界的映射;智能化则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供面向问题解决和决策支持的智慧应用服务。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避免“一股脑”“一阵风”式的做法,应该明确数智化转型方向、夯实数智化转型底座、做好数智化转型保障。
明确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方向
“一网三平台”是当前各地公共资源交易线上系统建设的主流模式,其中,一网是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总门户,提供“进一网、能通办”的交易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是“一网交易”的枢纽,提供统一信息发布、专家抽取、数字认证、现场见证、档案管理等服务;综合交易平台是“一网交易”的载体,提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服务;综合监管平台是“一网交易”的保障,提供实时监测分析、在线监督等服务。3个平台基本涵盖了公共资源交易所需的各项服务,服务、交易和监管也基本构成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全生命周期。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是全流程、全要素的转型,需要服务、交易和监管三维一体、系统推进。
从当前各地“一网三平台”的建设情况来看,公共资源交易的数字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不够全面、深入,仍存在许多问题。而智能化更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下一步的建设工作中,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应从以下3个方向系统展开。
服务数智化
服务数智化是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的“桥头堡”。打造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大市场,必须善用数智化手段做好服务工作。当前,各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承担的信息发布、专家抽取、数字认证、现场见证、档案管理等各项服务数智化水平亟待提高。一方面,要继续深入推动服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扩大服务的可及性、改善服务的便捷性、提升服务的时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服务工作的智能化转型,探索服务的主动和精准推送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智能化,今后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工作转型都要主动适应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运用数智手段突破信息发布、专家抽取、数字认证等各项服务的行业、地域等壁垒。
交易数智化
交易数智化是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的“牛鼻子”。交易平台和交易过程的数智化是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的最关键诉求,也是撬动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最有力杠杆。交易数智化转型的核心价值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这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底层逻辑天然契合。因此,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交易数智化转型的应有之义。当前,各地的交易数智化转型往往局限于交易流程、环节、工具、手段的数智化。技术手段的数智化的确能在转型初期为各方交易主体节省时间、人力、资金等成本,但应该看到的是,准入成本才是公共资源交易的最大成本。今后的建设工作中,各地更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数智化交易体系的互联互通来扭转交易市场分散、割裂的局面,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充分竞争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监管数智化
监管数智化是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的“压舱石”。公共资源交易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需要数智化监管来规范和纠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技术手段,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全链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监管和管理,实时监测、预警和处置。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保障交易活动的公平公正。这一过程能够提升监管效率、增强监管透明度、促进交易公平公正,并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发展。此外,监管数智化还为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监管提供了有力抓手,能够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规范的建设。
夯实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底座
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不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需建立在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数据治理的基础上。要想更好、更快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大市场建设,必须夯实其数智化转型底座。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的硬件基础。为适应数智化转型需要,基础设施需从线下空间和线上空间两个维度开展完善升级。线下空间方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为实体场所添置数智化服务设备,如问答机器人、高清音视频等物联网设备,以更好地提供信息咨询、远程评标、交易见证、档案留存等各项服务。线上空间方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为平台建设和数据治理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交易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访问,提高网络的智能高效性和灵活敏捷性;完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和处理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建设网络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障交易平台的网络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深入推动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是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的软件支撑。平台体系基本勾勒出公共资源交易全国统一大市场架构的特征。一方面,应该不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各项功能,积极探索引入诸如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为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留足技术空间,满足交易相关主体不断升级迭代的各项技术需求。另一方面,继续推动平台的整合共享和互联互通。无论如何精耕细作,一个花盆始终难以长出参天大树。因此,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不能植根于某一地域、某一行业这样分散、狭隘的“花盆”中,而是需要整合共享和互联互通的平台底座为其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交叉融合和有序竞争的交易环境为其提供多样的“营养元素”。
大力开展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是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的活水源泉。无论是服务、交易还是监管,数据都已经成为公共资源交易开展的核心要素。数据质量不高、可用性差,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就相当于建立在不牢固甚至错误的基础上。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各地政府应大力开展数据治理:第一,理顺数据治理体系。不同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数据标准、系统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增加了数据整合和治理的难度。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应积极开展数据治理协同,自上而下理顺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据治理体系。第二,提升数据质量。数据采集、录入、审核等环节存在疏漏,导致部分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存在错误、遗漏、链条断裂等问题,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各级、各地、各部门相关主体应开展数据质量的全流程管控,切实保证数据可用、易用、好用。第三,加大数据共享力度。不同层级、地区、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限制了数据的自由流动和共享,各主体应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突破体制机制和平台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加强数据的流通、共享和利用。第四,确保数据安全。部分交易平台在数据保护方面存在漏洞和短板,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各个监管主体应积极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和监管手段,避免因数据安全问题而带来的市场公平和权利纠纷等问题。
做好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保障
完善法规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不能无序建设、野蛮生长,必须在配套法规的指导下开展。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应从以下两个维度完善相关法规:一是解决当下痛点,革除已有法规中与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和统一大市场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决定》指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公共资源交易的有关管理部门应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示精神,积极推动相关法规的革新。二是适应未来需求,完善当前法规体系中缺失的指导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和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相关法规。为技术应用、平台建设、数据治理等工作划定红线,防止产生算法歧视、平台垄断和数据泄露等新型问题。
制定统一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如果规矩太多且不统一,则只有小方圆难成大天地。公共资源交易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使命就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规则体系,落脚到数智化转型这一治理工具上,统一标准的制定依然不可或缺。21号文指出,要“制定实施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标投标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推广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加快推进全国招标投标交易主体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经营主体登记、资格、业绩、信用等信息互认共享。加快实现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全国互认,支持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一方面,各地应重视服务提供、交易过程及监管开展的标准规范建设,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规范,探索联动异地标准规范;另一方面,各地更应该重视服务、交易和监管背后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数据治理规范,从底层搭建起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
做好组织保障
加快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同样需要做好组织保障。公共部门是公共资源交易规则的制定者,在交易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自身组织体系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当前的公共部门中,数智技术倒逼组织体系变革的难度较大,更多的是在适应体系、充当工具。这种情况下,如果组织体制机制没有变革,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化转型也很难满足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因此,各地各部门应积极梳理组织体系,以数智化转型为契机,推动体制机制变革,厘清权责体系,破除体制机制中与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不相适应的部分。同时,各地还应积极储备相应的数智化人才资源,通过外引和内育结合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数字胜任力。此外,各地也应该做好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的资金保障,确保基础设施完善、系统平台升级等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开展,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转型升级,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