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以数字赋能、智慧共享为主题的2023(第八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峰会在吕梁召开,会上首次发布公共资源交易年度创新白皮书。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与吕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主办,来自甘肃、湖南、河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公共资源交易负责人、代理机构负责人、以及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近200人参与了本次会议。
吕梁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晋萍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辞。她表示,吕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以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力推进交易电子化,建成全省首家电子交易平台、首套智能电子归档系统。首个大数据分析平台,电子交易远程开标系统入选了国家发改委2019年创新典型案例,未来吕梁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希望与会专家能为吕梁发展提出好的建议。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通过视频在会上致辞,倪院士表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正在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创新的应用舞台,吕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治理招投标过程中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肯定。
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秘书长胡志敏在会上致辞,他表示本次会议是为贯彻落实国办 63 号文、41 号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而召开的,目的是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机构间的沟通交流、学习提升。部分与会领导分享了本地公共资源交易创新经验。
清华大学工程担保与建筑市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邓晓梅教授解读了信用担保制度进展,以及招投标法修法的方向。邓教授表示,《招投标法》修法的最终目的是支持良性竞争保护合法权益提升交付品质、扶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让分配向广大劳动者倾斜,规避债务风险和产品质量风险。要完成这些目标,当前迫切解决的是对设计咨询等创造性劳动服务实行优质优价的招标规则,并且在项目的全过程中让咨询和设计发挥主导作用。在价格的评审中要区分可竞争因素和非竞争因素,如劳动者报酬就应该属于非竞争因素,不能让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削减劳动者报酬的竞赛,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让分配向劳动者倾斜。还特别讲解了信用担保制度建设的相关知识,在招投标行为中,不仅投标人需要获得融资担保、履约担保,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有义务落实招标人对支付责任的担保。为此,需要培育专业化的工程保证担保市场,还要建立以电子保函平台为依托的动态加密诚信库方案,动态优选优质承包商,保证对工程合同全面履约,确保质量安全。
国务院国资委商业信用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工作组组长,国家标准主持起草人袁星煜对《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评价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进行了解读。袁星煜表示,在未来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中,需要完善信用信息记录和共享体系,发挥信用激励机制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企业获得感,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依法依规按照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对责任主体实施惩戒。同时鼓励各类主体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更广泛、主动地应用信用报告。特别是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事项中,充分发挥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作用,以评价等级和信用报告为依据,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公共资源交易机构要构建基于信用体系为基础的新型管理机制,完善采购、服务和监管平台相关的制度体系,明确数据产权,释放数据价值,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重点开展信用信息库建设,为每个投标人建立信用档案,实时了解投标人履约情况、资质资格、关系图谱、随时了解投标人涉及法律纠纷,通过大数据分析,最终形成月度信用合规报告,作为评标、定标的相关依据。
会上,胡志敏秘书长提到,为了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的创新发展,本次会议联盟秘书处联合国内权威学术机构遴选出了六十余个创新案例,并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2022-2023 年度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白皮书》,以便于全国同行互相学习借鉴。借此机会,联盟和吕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创新示范基地,旨在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创新成果落地,吕梁作为首站。在此也欢迎全国其他兄弟单位积极参与。本次会议还对获得2022-2023年度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创新成果奖、2022-2023年度公共资源交易科技创新成果奖、以及优秀代理机构和供应商奖的单位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