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天长市紧扣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效,助力创优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835项,交易金额约107.02亿元,同比增长18.33%,累计增收节支19.44亿元。
一是优化要素保障,创建阳光交易智能化。以“集约化、规范化、阳光化”为目标,充分应用“科技+制度+监管”的手段,实现100%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对交易项目实现从进场登记到合同签订 “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今年以来,共完成不见面开标750项,占比98.16%。充分利用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实现评标随时评、随地评,打通专家资源限制条件,截至目前,共实现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68项,其中主场项目190项,客场项目178项。
二是聚焦流程再造,促进服务质量专业化。前置服务关口,推行容缺受理,重点项目明确一名业务骨干、全程跟踪服务,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流程指导等服务,每个项目办理时间平均节省 10 天以上。依托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管理系统,创新专家抽取模式,升级系统功能,全面推行评标评审专家抽取全程自助化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自助抽取系统上线以来,全市已完成641个进场和非进场交易项目自动抽取评标评审、论证或验收专家2753人次。改变传统的以投标人为单元模式,创新以评分点为单元,实行技术标横向评审,实现评标专家“盲评”打分。规范分值设置和得分间距,设置畸高畸低预警功能,同一个评分点,评标专家打分分值超过或低于其他评标专家打分平均值30%时,评标系统自动标红预警,评标专家必须核对、修正或作出说明。今年以来共采用电子暗标横向评审项目268项。
三是切实降本减负,提升市场主体便捷化。提升小微企业价格评审优惠幅度,对于经主管预算单位统筹后未预留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以及预留份额的货物、服务项目中的非预留部分采购包,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给予10%-20%的价格扣除优惠,用扣除后的价格参加评审。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鼓励招标人对参与投标的中小微企业免除投标保证金。全面推行电子保函,减少资金占用,简化退付手续,实现网上申请1个工作日办结,1个工作日到账。自2021年电子保函系统正式上线以来,天长市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共开具3347笔保函,释放保证金7.1亿元。对接保险机构入驻,增加投标企业的可选择性,保函费率由去年的千分之六降低到千分之四,降低了企业的投标成本。
四是强化监管创新,加强标后监管制度化。建立约谈+关键岗位人员考勤+标后履约巡查动态监管体系,明确标后履约各方主体责任,严把履约行为关,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为激发招标投标领域市场主体活力添动能。今年以来共约谈中标企业30次,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检查82个项目,发现4个问题,均已反馈招标人落实整改。
来源:安徽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