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甘孜州委、州政府从“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源头治腐”的高度出发,按照“政府主导、管办分离、集中交易、规范运行、部门监管、行政监察”的思路,改革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体制,依托原政务服务及工程建设招投标电子平台,整合资源、创新体制,率先搭建起了与省中心运行模式高度一致,集政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为一体的服务机构,为下一步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整合职能,成立机构,促进“规范运行”
历经多方考察调研、反复论证,2014年9月,经州委编办甘编委发〔2014〕4号文批复同意,整合原州政府采购中心、原州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原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责和州土地矿权储备中心交易职责,设立甘孜州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州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核定中心有6项主要职能: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矿业权出(转)让、特许经营权出(转)让、政府采购。同时,按照分段管理、分权制衡的流程管理模式,中心内部机构设置为一室七部(办公室、政务平台服务和技术信息部、并联审批部、交易受理部、交易组织部、交易评审部、现场监督部、政府采购部),进一步加强了政务平台服务和政府采购,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划分为受理、组织、评审、监督和信息发布五个环节。为中心业务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初步搭建起了“管办分离、统一管理 、依法监督、行政监察”的机构框架。
二、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推进“规范运行”
中心在成立之初就将建设规范运行体制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对照原有的流程制度,结合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最新政策规定,及时组织开展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
一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根据州政府第20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的168项行政审批事项,结合省政府最新要求,除不进大厅的涉密审批事项外,对受理要件、办理时限等进行流程再造,按法定办理时间缩短三分之一。
二是再造交易服务流程。将原来的公共资源交易由封闭或相对封闭运行,按省政府“十项新规”要求,全部改为开放运行。从交易规则、现场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台了“5668”工作制度:绘制了“政务采购”等5张流程图,制定了“隔夜评标管理办法”等6个管理办法、拟定了“交易受理操作规程”等6个工作规程、出台了“招标人现场守则”等8个守则。凡是进场交易的公共资源全部由交易受理部统一受理安排、交易组织部负责抽取专家并组织开标评标、交易评审部负责现场评审和结果报送、交易监督部负责维护秩序和电子监督。
三是强化廉政风险监控。以流程为主线,着手建立内部防控机制,逐岗位、逐环节排查出廉政风险点39个,对应梳理廉政风险防控点,制作了廉政风险防控责任表,明确风险级别、防控措施和防控责任人,并报州纪委审查通过。
三、异地联网,服务共享,保障“规范运行”
2012年,在州发改委、州监察局、州住建局、州财政局的支持配合下,通过与省内相关单位合作,我州实现了在住房和市政建设工程领域的远程异地电子招投标。通过甘孜、成都两地专家远程异地评标和计算机辅助评标,有效解决了州内专家数量少、专业种类少,很多项目难以在本地开展招投标和时常不能按期开标、评标,导致许多项目建设滞后的难题。
随着新机构的运行,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心迅速开展平台升级改造,努力提升电子信息化水平。即将于2015年2月投入使用的政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拥有1个政务办证大厅1个交易服务大厅、2个开标室和8个评标室,按照合理布局、配套设施、保障技术的要求设置了电子监察、专家自动抽取、评标门禁等系统,通过电子系统固化业务流程,满足交易各方集中有序、规范保密和封闭管理的要求,突出了五大功能:一是实现了交易监督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提高了监管效能,实现科技防腐;二是突破了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形成充分有效竞争,促进市场良性运转;三是运用科技手段防止人为因素干扰,营造不受外界干扰的独立封闭评标环境;四是全程音频视频监控确保交易场所各个环节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随时警告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