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邢矿集团党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国资央企积极践行三年行动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高质量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作为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之一,强调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完成一系列重大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有力清退低效无效资产,缩短管理链条,国有资本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一、以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为抓手,助力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升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有力推动了资源向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了相关行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力解决了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提升了中央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切实增强了中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一是通过战略性重组,实现强强联合。2021年,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形成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双双超过万亿元、员工超20万人的“化工航母”,成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的关键一步。重组后的中国中化大大增强了中央企业在种源、化工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年,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中国电科在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和研发优势,与中国普天深耕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市场优势形成合力,有利于推动企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信息通信产业链竞争力,打造引领全球科技和行业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通过专业化整合,实现优化配置。2020年,国家管网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收购三大石油公司相关管道资产,将管道输送这一中间环节与上游资源、下游销售分开运营,打破我国油气干线管道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实行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经营的传统格局,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油气资源调配,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减少重复投资,保障油气能源安全稳定供应。2021年,有多家中央企业通过专业化整合方式新组建成立。4月,通过集中有关中央企业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力量组建成立中国星网集团,加快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事业发展;9月,中国西电集团与国家电网所属输配电装备制造企业整合成立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促进我国输配电行业高质量发展;12月,以原中国铁物与中国诚通的物流板块为基础整合成立中国物流集团,为打造世界一流现代物流企业打下基础;同月,中国铝业、中国五矿、赣州稀土等公司的稀土板块整合成立中国稀土集团,畅通稀土产业链上下游及不同领域之间的衔接。与此同时,煤炭、医疗等领域专业化整合也在深入推进,天翼云、海工装备创新平台加快落地。2022年,将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加强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

二、以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为方向,加快培育中央企业发展新动能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逐步深化,中央企业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产业基础,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和科技研发力度,在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兴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加快推进,在电网电力、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等装备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在集成电路、高端机床等细分领域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一是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2020年全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16万亿,同比增长21.6%,占全部投资比重22.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完成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3500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7267亿元,同比增长6.3%。

二是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培育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国投集团形成控股投资与基金投资“双轮联动”,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国投高新,加大在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布局,并通过设立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国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符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基金项目,发挥基金的“触角”“探头”“孵化器”作用。截至今年年初,国投集团已形成总规模约1938亿元的42只基金,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等领域,累计投资670多个项目。中国国新聚焦关键技术“卡脖子”环节,投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央企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补短板,领投孵化“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填空白,截至2021年底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27个、金额2764亿元。

三是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和产业化等建设项目。以数字经济发展为例,中央企业加强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信运营商持续深耕5G技术创新,坚定落实提速降费,打造让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底,已开通并建成的142.5万个基站组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连接超4.5亿部终端,而流量价格则降至平均3.14元/G,5G应用创新案例超1万个。加快产业数字化,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央企业涌现出航天科工-航天云网、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梦想云、南方电网-时空大数据互联网、中国电信-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电子-中电互联等一大批知名品牌,覆盖了石化、电力、装备、电子、建筑等多个行业领域。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在电子商务领域,由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联合13家央企电商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央企业电子商务联盟,着眼于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趋势,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核心方向,推动成员间多项业务协同发展,实现成员单位各平台间低成本、多层次应用合作。2021年纳入统计的73家央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8.86万亿元,近四年平均增长率超24%。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以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中央企业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加强主责主业管理。通过深化“瘦身健体”改革,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管理效率不断提高;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闲置与低效资产实现有效盘活;风险管控进一步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一是“压减”工作成效明显。针对部分中央企业底数不清、机构臃肿、管理链条偏长等问题,国资委通过建立中央企业压减工作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中央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防控好各类风险。2021年通过吸收合并、股权转让、注销等多种方式,中央企业共“压减”法人户数2906户,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

二是“两非”“两资”清退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按照国资委“两非”剥离、“两资”清退工作的整体部署,中央企业高效有序处置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以及无效资产、低效资产,有效处置“僵尸”特困企业,加大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力度。截至2021年末,中央企业“两非”剥离完成率达86.9%,重点亏损子企业三年减亏83.8%,1400余户亏损子企业整体实现大幅减亏。中央企业退出了一批非主业非优势企业,目前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户数占比达到93%。

三是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决定性成果。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扫尾。全国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各项工作完成率均超过99%,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率达到97.6%。

以国机集团为例,国机集团明确“三级管控,五级法人”的管控架构,以战略为引领,优化调整机构架构,系统推进自上而下压减;通过对新设控制指标、制定限制投资的负面清单等,划定底线红线,严控企业新增户数;与国投、中国电信合资组建资产处置平台——国启资产,高效服务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近年来,国机集团累计减少法人300余户,管理层级由原来的7级压缩为4级,破解了管理层级多、法人链条长、管理效率低等难题,打出提质增效“组合拳”。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中央企业将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上下苦功、出实招,不断调结构、优布局、促改革,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建设,以实际行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的力量!

 

上一篇:上新!长沙《5G+区块链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手册》出炉

下一篇: 跨省合作,省市共建,公共资源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地方标准编制工作会议在湘举行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协会网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协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