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邢矿集团党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探讨

学习探讨

着眼于“三个推动” 全力服务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


——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去年年底,成都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换挡调速”、全省经济“追赶跨越”、成都经济“转型升级”的经济工作形势,确立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发展”的经济工作主基调,深入推进成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从今年1到4月情况看,成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实现了平稳开局,但也存在制约“稳增长”的突出问题。6月份省上出台稳增长16条措施,成都随即出台了稳增长22条措施。

我们交易中心作为公共资源交易的平台,是重要的资源要素市场,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前哨,是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处于建设项目落地的关键环节。今年上半年,我们坚定交易服务平台的角色定位,以全面深化交易平台改革为主线,着眼于“三个推动”,全力服务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

一、推动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再完善,为成都经济“跑得快”注入活力

成都市委经济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资源配置市场化是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路径之一。我们一是扎实推进“应进必进”工作。完成35项公共资源项目进场工作,其中18项有实际交易,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边界,拓展了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覆盖面。二是切实规范交易行为。完善提升信息平台“一网三库十系统”,对新进项目新建系统,基本实现全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强化了信息系统对流程执行的刚性约束。政府采购电子商城引入中关村电子信息产品价格指数监测,有效规范供应商报价行为,电子商城协议供货产品报价由之前高于市场价格33个百分点降至低于市场价格2个百分点。研究制定《政府采购评标现场管理规定(试行)》,解决了新进的市级部门集中采购和中心城区政府采购评标现场管理规则和尺度不统一的问题。三是优化交易现场组织工作。优化《交易现场服务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中心各部门现场服务职责分工。完善现场服务应急预案,对信息系统故障建立了应急响应分级管理制度,从应急响应到应急评估、再到技术处理、业务处理等建立了一整套的应急措施。今年1-6月,成都交易中心共完成各类公共资源项目交易2753个,交易金额465.86亿元,实现溢价50.27亿元,溢价率24.23 %,节约资金15.86亿元,节约率7.08 %。

二、推动规范化服务工作质效再提升,为成都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一是深化交易服务内涵。建立和落实主任进大厅制度,推行精细化的导办服务,实行主动上门“服务回访”,建成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统一发布平台,政府采购文件、土地出让文件现场实现网络远程下载。二是保障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分类制定了《重大项目交易服务方案》,健全重大项目服务机制,提高重大项目的服务保障能力。今年上半年,我们中心通过延时下班、周末加班、加大人力投入等方式,有力保障了北改工程曹家巷棚户区改造以及天府新区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加快了成都地铁3号、4号、7号线,天府新区中央公园,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7条道路等重大建设项目交易。三是健全社会评价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主任信箱、中心微博、投诉受理工作机制和制度,广泛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定期开展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调查,邀请服务对象开展服务效能评价,评价结果纳入中心年度绩效考核,与奖惩直接挂钩。

三、推动政府采购项目向本地企业倾斜,降低成都经济效益外溢效应

一是政策上支持本地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成都市2009年出台了《关于扶持地方名优产品促进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的试行意见》,成都市扶优办每年公布《成都市地方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对目录内企业生产的目录产品给予加分或价格扣除优惠。我们依据上级的政策文件鼓励支持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在采购文件中,禁止将注册资金、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业绩)、利润、纳税额、从业人员数量等作为供应商的资格条件,对本地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品价格给予6%—10%的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同时允许小微企业抱团以联合体参与投标。二是积极为本地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在办公设备、公务用车、家具等货物采购中,采用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方式,引进我市230多家名优企业进入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范围,为成都本地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拓宽销售渠道提供支持。三是协助解决融资问题。在采购文件中约定,企业参加投标时,其投标保证金可以银行出具的投标保函的方式提交。中心交易服务大厅为银行开设了“政采信用担保融资”窗口,本地民营企业中标(成交)后,可以持中标(成交)通知书向银行申请履约担保或融资授信,有效解决本地民营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今年上半年,成都中心共组织采购本地企业产品5837万元。


上一篇:美国政府采购制度(201407)

下一篇: 深入推行电子化交易,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协会网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协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