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成效显著
用数字说话
截至今年10月,省级交易平台共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526个,交易额306.46亿元,节约财政资金4.89亿元,配置资产额428亿元,融资183亿元。
2015年上半年,进入市县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项目12688个,交易总金额955.99亿元,节约资金23.45亿元。
2015年上半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统计数据 单位(亿元)
省级平台 项目 交易额 节约资金和增值资金
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合计 267 11.69 1.21
政府采购 126 3.24 0.27
产权交易和涉诉资产 141 8.44 0.95
市县级交易平台 项目 交易额 节约资金和增值资金
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合计 12688 955.99 25.9
政府采购 98.31
产权交易 56.43
工程建设 536.53
土地使用权出让 263.18
矿业权交易 0.54
其他类 1
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预防腐败问题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我省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大力配合,我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成为全国第一个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是为数不多的实现进场项目全覆盖、集生产要素市场和地方资本市场于一体的统一交易平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精神,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2012年8月,我省召开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工作。2014年10月28日,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和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运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杨崇勇,省长助理尹亚力一行专程调研并为两个机构揭牌。截至今年10月,省级交易平台共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526个,交易额306.46亿元,节约财政资金4.89亿元,配置资产额428亿元,融资183亿元。
坚持改革 创新发展
在市场建设中,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始终遵循“政府主导、管办分离、集中交易、规范运行、部门监管、行政监察”的总体思路,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在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市场服务、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按照“一委一办一中心”(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模式,建立起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监督又相互协调新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整合建立统一的交易平台,把公共资源交易操作环节从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中剥离出来,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全进”的原则,推进项目进场交易。目前,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业务进展顺利,涉诉资产拍卖项目和矿业权交易项目先后进场交易。据了解,2015年底前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项目将实现进场交易,明年初大型医疗器械采购也将纳入平台进行交易,其他类别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成熟一批,进场一批”,逐步实现“平台外无交易”。
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按照权责明晰、配合有力、监督有效的要求,逐步建立起行业监管、行政监察、综合监督、资金监管、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实现场内场外实时监督,线上线下动态监控,层层监管设防预警,有效减少权力运行的空间,真正使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进行。加强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信用监管机制,营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省交易中心创新按照交易“受理、组织、评审、见证”环节,对项目进场交易实行“分段式流程化管理”,最大程度地消除过去单一职能处室或个人对交易项目“一办到底”的弊端;执行“八统一”规则,统一交易受理登记;统一信息发布、咨询;统一时间场所安排;统一专家中介抽取;统一发放中标(成交)通知;统一费用收取退付;统一交易资料保存;统一电子监察监控。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公共资源交易的全过程,用“无情的电脑”替代“有情的人脑”,实现“体制、机制、科技”的有机统一。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了“两网四平台30个业务系统”(即“内网、外网”和“市场服务平台、交易操作平台、监督监察平台、内控管理平台”),形成贯通各个交易项目、终端覆盖市县、全省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络体系。目前,全省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开发任务已经完成80%,政府采购项目进入电子化交易系统公开运行,云桌面办公系统进入试运行,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促进交易公开透明、廉洁高效。
五是创建制度体系。以“建制度、讲规矩,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制度建设年”活动,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意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出台《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运行规则》和《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第一批)》等一批市场运行规则和监督办法,印发《信息发布暂行办法》、《投标保证金代收代退暂行规定》,以及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工作流程》等各类交易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交易市场内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和执业准则,筑牢交易平台规范运行的制度基础,真正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着力加强干部职工队伍业务素质培养和工作作风养成。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订立约法三章:严禁接受请托人的宴请、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及各种财务,为其牟取利益;严禁泄露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应当保密的各种信息;严禁在工作日中午饮酒以及迟到、早退、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等,为干部职工做出表率。开展学习交流,赴贵州、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兄弟省市进行实地考察,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强化作风建设,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争做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和平台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创业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腐倡廉各项要求,坚持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头。
七是完善服务功能。按照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的原则,完成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选址工作;按照分区设置、物理分离、封闭管理的要求,对省交易中心场地进行了功能区化、分类改造,可满足40—50个项目同时进场交易的需求。各功能区域之间统一采用门禁系统管理,对评审区实行全封闭运行,实现评审专家与外界的物理隔离,防止保密信息的泄露。
场地功能分区主要有:1个受理大厅,16个开标室、22个评标室、2个远程评标室、30个隔夜评标室、6个电子竞价室、5个谈判采购室、6个行业监督室、1个论证室、1个询标答疑室、2个样品室、1个档案室、6个资料室、2个专家抽取室、1个专家等候室、1个监控大厅。
统一平台 成效初显
我省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来,公共资源交易开始发生悄然变化:一是进场交易项目的数量明显增多。今年1—10月省级交易平台完成的政府采购项目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加,高校采购、高速公路养护采购等一批交易项目正由过去的自行进行向进场交易转变;二是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市场意识、规则意识、法纪意识不断增强。公开、公平、公正开始主导市场价值取向,诚实守信渐渐回归并成为共识,人为干预交易活动的现象正得到有效遏制;三是统一平台经济便捷、服务高效的作风,让市场主体亲身感受到了政府推进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带来的巨大变化。采购项目进入电子化交易系统,市场主体可以在网上完成资料提交,在交易大厅自行查询、下载相关资料,整个交易过程既便捷又高效,同时还大大节约了项目交易成本。
至微至显,善做善成。通过一系列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统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取得可喜成绩。仅2015年上半年,进入省市县161个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项目就有12955个,交易总金额967.68亿元,节约资金和增值资金24.66亿元。2015年9月18日,省交易中心组织的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涉案房产第一次网络司法拍卖以30046.2万元开始竞价,经过41分46秒,竞买人107次报价,最终以35736.2万元成交,溢价5690万元,溢价率18.94%。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在服务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作用和独特优势得到了初步显现。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一年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也摸索出一些河北经验,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部门和的积极配合,有社会各界、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我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必将在建立统一规范交易平台、健全交易规则体系、完善交易运行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也必将在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高效配置资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李琳 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