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网地产中国主办的“中国房地产30年回顾”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幕,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在活动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的房地产业现在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供求矛盾突出,城市分化严重。而且,现在全国有三分之二的房地产企业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应该加大兼并重组力度。
多数房企生存堪忧应加快资源整合
“中国的住房由极度短缺到快速发展,再到追求品质,实现了三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正在由‘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变,但房地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供求矛盾突出,结构调整缓慢,土地成本过高,金融风险加大,资源能源消耗严重。”刘志峰在上述演讲中表示,特别是这几年,城市分化严重,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较大,导致调控难度加大,空城增多。为此,中央提出要建立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刘志峰表示,不可否认,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激发了住房供给和市场活力,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拉动了经济增长,改变了城镇面貌,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满足了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房地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还是要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刘志峰表示,“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就是要贯彻近年来党和国家在房地产领域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战略,积极利用房地产的制度优势和创新优势,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房地产,使房地产改革既符合国情也符合市场规律。市场规律还是要讲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则。房地产在稳中求进的方向上,要服务于稳,解决群众基本居住需求的出发点不能忘,要服务于民。住房的居住功能不能丢,要服务于住。
他认为,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就是要深化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就房地产而言,优化产能,主要是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兼并重组的力度,淘汰落后技术和旧的发展模式。
刘志峰在演讲中透露,目前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的房地产企业有9万多家,实际上中国房地产协会调查房地产企业大概是3万多家,究其原因,“好多大的集团像恒大、万科,一个企业下面有项目公司、地市级公司、省公司,具有法人地位的交税的分公司就有300多家,其实全国真正算就是3万多家房企。3万多家里面有好多是半死不活的,真正正常运作的也就1万多家。”刘志峰说。
“中国不需要那么多房地产公司,因此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目前整合工作已经取得成效。去库存不能简单地靠需求,应从源头提供有效供给。去杠杆就是要稳定房地产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大企业要少用杠杆,中小企业要减轻融资成本。降成本既要集约土地、材料、人工的成本,也要降低企业关系成本,提高效率效能。补短板既要补规划设计的短板,也要补产品的短板,既要补投入的短板,也要补技术的短板,既要补资质的短板,也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尽快取得实效。”刘志峰表示,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就是要积累房地产长效机制,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发展的历史和政策连续看,只有经历调查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应建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做好顶层设计
刘志峰表示,房地产的问题既涉及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又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中央反复强调要建立好长效机制,要把顶层设计做好,这样才能确保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第一,现在调控比过去更复杂,难度更大。因此,要继续因地制宜,坚持分城分类施策,做好不同城市、不同房地产类型的政策调控。
第二,要加快出台房地产税,避免房地产投机炒作。
第三,要促进土地出让制度改革,降低土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四,要制定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依托城市群、都市圈的轨道交通、产业优势,带动中小城市,帮助三四线城市去发展。
刘志峰认为,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就是要鼓励房地产行业转型创新。一方面实施传统房地产向新型房地产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用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打造绿色环保、智能健康的居住空间。当前,要注重城市更新改造,促进养老地产、产业新城、旅游休闲等地产模式健康发展。要加快促进住宅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为老百姓提供长寿命、好性能、绿色低碳性价比高的好房子。
不过,刘志峰强调,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是成本问题;第二是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第三是设计人员和一线操作工人的培训问题;第四是全过程要录像,出现问题责任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