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杨迪 许茹 叶含勇
为期3天的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吸引超过600家中外科技企业,同台展示当今世界最为前沿的技术成果与商业模式。透过各式炫目的“高大上”科技,记者发现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不断营造更加开放、更加法制化的市场环境,将使中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坐标愈发清晰。
中外科技“大比武”抢占创新“风口”
无驾驶舱的工程机械设备,可实现自动驾驶和自主作业;像乐高玩具一样的组装式墙体,通过循环利用大量减少建筑业浪费;通过传感器在几秒钟之内捕捉人的健康信息,并上传至云端开展评估……在2017成都创新创业交易会展览区,这些“黑科技”让记者眼前一亮。
借助创交会的平台,600多家中外企业将在成都寻求投资者与商业伙伴,抢占科技创新的“风口”。那么,未来科技创新的“风口”到底在哪里?
被誉为“可穿戴计算之父”的科学家史蒂夫·曼恩认为,拟人化智能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甚至可能改变人类生活。
“双创”方兴未艾量增质优
在本届创交会上,不乏许多国内及本土创业者的身影。展区内,一台可以制作任何图案的咖啡拉花设备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上个月发布的2016年度“双创”景气指数显示,在经历2013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后,2016年“双创”景气指数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全年均值184.5,“双创”发展呈现量增质优的特征。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管理应用中心数据运营部主任王亚松表示,我国当前经济的结构、速度、动力和发展模式都面临根本性改变,技术、技能和创意三大驱动轮正在萌芽,各个地区以至国家层面上都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
距离全球创新“摇篮”还有多远?
政府的高度重视、巨大的市场和雄厚的资金与人才支撑,已经让中国成为世界创新大国。在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世界跻身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25强行列。
“全球最适合创新创业的地方,就属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都有足够多的技术人才,有着以大带小、集群式发展的产业环境。”远瞻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明烈认为,在创新模式上中美各有千秋,美国的强项在于技术创新,而中国则侧重模式创新。
当前,世界各国创新浪潮此起彼伏,中国能否成为吸引全球技术创新的洼地?进而成为全球创新“摇篮”?与会人士提出,中国需要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更加重视法律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了基本的制度环境,而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走在世界前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驻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宏兵认为,未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还要进一步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和科技进步,并保障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实施,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据新华社成都5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