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新华社记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国人民银行1日凌晨发表声明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对中国和世界是双赢。
人民币“登场”SDR对国家和百姓有何好处?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多元化的“大戏”该怎么唱?
“问鼎五岳”:人民币成为首个发展中国家篮子货币
“人民币成为首个入篮的发展中国家货币,这是对中国经济地位和人民币国际化已有成果的一种认可,更是对人民币未来真正融入全球货币体系的一种激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这样评价。
根据IMF执董会决定,SDR货币篮子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五种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高于日元和英镑,低于美元和欧元。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意味着IMF188个成员国中,拥有超过70%投票权的国家认可人民币作为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国际储备货币,可以顺理成章在央行储备中把人民币加进去。
国际储备货币的“大门”打开,会对人民币形成多大需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估算,如果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升至3%,会带来对人民币超过1000亿美元的需求。
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的预测更乐观。“未来5年到10年,世界对人民币的需求将呈现爆发性增长,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有望达到10%,需求总规模接近1万亿美元。”
关键一步:人民币获得国际“背书”利国利民
当今货币早已与黄金脱钩,演变为信用货币,国际市场的信心对人民币国际化至关重要。
IMF发表声明说,执董会决定自2016年10月1日起,将人民币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
“有了IMF背书,相当于给人民币盖上了‘可自由使用’的权威章,有利于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王军说,国家和百姓都将从中获益。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告诉记者,SDR真正产生的实际交易并不多,但获得国际“背书”后,将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加速资本层面“走出去”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利好中国企业走出去,增强中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朱楹表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无论是融资还是并购,多依赖于境外金融机构。随着人民币地位特别是资本项目下地位提升,中资银行优势将进一步体现,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更具有贴近性的“红利”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下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未来中国百姓终能够“揣着人民币走遍天下”,避免汇兑的成本和风险。
未来之路: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任重道远
“如果你在法兰克福的咖啡馆,既可以用欧元结账,也可以用人民币结账,人民币国际化就算是真正完成了,这可能得用很长时间。”中德金融和经济中心联合总裁吕迪格·冯·罗森的说法,有助于大家保持清醒的认识。
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始阶段。从使用领域看,当前人民币在国际跨境收支中的比例只有2.8%左右,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只有1.9%左右,在世界金融市场交易的使用少之又少;从使用方看,使用人民币的多是与中国有关联的机构,第三方使用的较少。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赖于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指出,只有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才有可能在中长期打造“强势”人民币。
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要靠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产品的丰富。王军指出,要在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前提下,让持有人民币的境外机构有更多渠道有序投资境内金融市场,并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更丰富的金融产品。
人民币“登场”SDR,由此形成的更加多元化、更有代表性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更加稳定可靠,进而提高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据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