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着力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五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 场地设施标准化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要求,统一规范全市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置、场地建设、设施设备,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得到全面巩固提升。市政务中心新址占地29亩,总建筑面积32389㎡,概算总投资1.3亿元,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市级政务中心,3月24日正式启用,初步形成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要素配置、效能监察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各县区根据《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标准,严格场地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全市县级政务中心场地面积均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按照与政务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市县(区)都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场所按照专家抽取、评标、开标、办公、公示、休息六大功能进行分区并物理隔离,建成一网两库四系统,实现公共资源项目统一交易场所、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规范运行、统一监督管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视频系统延伸至241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效能监察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配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园区建设,一大批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的场地和设施设备得到进一步完善。市政务中心依托市委党校平台,对100名产业园区支部书记进行了以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标准化建设为主题的专题培训。
二、服务功能集约化
秉持“大整合、大平台、大窗口、大服务”理念,按照“应进必进、应进快进、应进全进、充分授权”原则,健全“两集中、两到位”管理办法,完善以窗口为主导的审批服务机制,形成了“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群众转”的工作格局。目前市政务中心共设民生事务、投资建设项目、市场准入、公安出入境四个服务大厅,入驻市级部门和单位共48个,工作人员340多人,市国土等17个部门内设行政审批科整体进驻政务中心,其中市住建局入驻工作人员46人,授权窗口现场办理事项达39项,分管副局长每周一三五在窗口现场办公。与老百姓和企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30多项服务事项已纳入政务中心集中办理,社保、出入境、房产交易、住房公积金等业务全部集中到政务中心,供排水、天然气、电信等8个公用事业单位均在政务中心设有服务窗口。按照“管办分离、应进必进”原则,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权和国有产权交易职能整体划转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完成涉审中介服务事项清理,编制了中介机构目录,建立了中介服务信用信息平台,落实中介服务机构备案、考核、清退、黑名单等制度,构建主体平等的市场准入机制。整合人才交易中心和人力资源市场,在市政务中心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交易平台,引进20家劳务中介进驻人力资源交易服务大厅集中办公,今年有14000多人次通过该平台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三、优质服务常态化
一是清理项目再造流程。完成了行政审批项目承接、清理、下放工作。按照“两减少一提高”的要求,优化环节再造流程,重新编制审批流程图和办事指南,实现审批内容等“十公开”。在政务中心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绿色通道。昭化区组建“六联办证”窗口,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实现大提速。二是认真落实“三项制度”。通过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结合“百件审批看效能”活动,全面强化效能建设,提前办结率达99.94%,办理提速89.33%,现场办结率99.98%,按时办结率100%,平均实际办理时限仅为2.56个工作日。三是强化并联审批。市政府出台了《广元市并联审批试行办法》和《关于切实加强并联审批工作的通知》,市政务中心发挥牵头组织协调作用,探索并联审批有效实现形式,积极组织跨级联动和横向并联审批,召开并联审批协调会议237次,协调解决了审批困难223件,促进了泰邦药业、和森木业等16个重大项目的落地投产。四是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协调服务机制。按照“信息共享、三方联动、无缝对接、合力推进”的原则,市政务中心、市投资促进局、广元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合设立了审批协调服务办公室,抽调5名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建立“四个一”贴身服务机制,对25个省市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代办服务,开展代办服务336次,开展预约、上门、延时服务50000余次。
四、交易秩序规范化
一是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修订完善《开标室制度》、《开标程序》、《评标区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了现场交易秩序。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管理办法》、《代理机构管理办法》、《招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招标后续监督管理办法》,规范了各方主体行为。二是创新抢险应急工程招投标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包含房建(市政)、地质灾害治理、交通、水利抢险等4大类抢险救灾应急工程队伍储备库信息系统。目前,通过公开招标,进入该系统的各类工程队伍已达89家。凡抢险救灾应急工程项目,都可以直接在该系统中随机抽取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有效解决了应急工程招标“耗时长”的问题,实现了抢险应急大提速。三是创新政府采购方式,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效率。今年平均采购时间比去年缩短20%,采购人满意度达90%以上。建立采购中心、采购人、专家集中会商论证机制,确保采购文件、评分方法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今年供应商投诉率为0。鼓励采购使用本地产品,今年采购省内产品达2500万。四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制定了《广元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建设方案》,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的改版升级,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提升了信息网络安全水平。仅今年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共交易项目548个,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控制价34.67亿元,中标价32.58亿元,节约财政资金2.09亿元,资金节约率6.05%。
五、便民服务均等化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大力推进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了便民服务均等化水平。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行政主要领导直接兼任基层便民服务机构负责人。将便民服务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范畴,加强业务指导、督查督办。二是规范项目进驻,拓展服务功能。认真落实“站办所集中进驻,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充分授权到位,便捷高效服务到位”要求,全面推行领导、印章、业务专网等“十进中心”,确保基层便民服务机构“有人办事、能够办事、能办好事”。村代办站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助残扶贫、协调服务,积极开展咨询、预审、代办等各项利民、便民服务活动。三是规范运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便民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五制”、“十公开”,代办站按照“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系列制度、一本台帐、一部电话、一个公示栏、一批代办员、一套办事须知”的“八个一”基本要求,高标准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四是规范人员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了领导轮流值班坐班制,选齐配强工作人员,完善“AB岗”制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五是规范监督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出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对基层便民服务实行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