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目标考核,实现工作作风大转变。年初对工作人员实行目标考核,年终与奖罚挂钩;对评标专家、项目负责人、代理机构实行一标一评,一月一通报,年度结总帐,作为准入清出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二是坚持阳光操作,实现交易范围大转变。全面推行国家示范文本,有效缩短审批时间;全面推行网上招投标,规范招投标行为;全方位公开公示交易信息,提高交易透明度;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促使交易范围不断拓展,项目承包权、招租权、中介机构的遴选、保洁、保安公司遴选等服务类项目、各类国有集体资产处置纷纷进场交易。交易方式也从单一的招拍挂拓展到竞争性谈判、公开竞价、询价等,主动进场项目逐渐递增,项目进场交易形成共识。
三是坚持强化监督,实现交易环境大转变。对县级项目进行标前现场勘查、标中跟踪检查、标后巡回检查。监督人员到项目现场检查确认项目是否动工,有效遏制了先动工后招标的违法违规行为;在交易过程中通过各环节的审核把关,及时发现项目中的围标串标行为,对违规项目启动暂停机制;根据进度对重点项目进行抽查,看是否有违法转包、分包的现象,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同时,与各部门联合进行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专项清理,已对20多个项目进行了检查,发出了15份调查函,对12家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移送公安经侦案件1起,对两家施工企业纳入不良行为记录。
四是坚持高效运行,实现经济效益大转变。通过创新交易管理,推行和完善企业诚信制度,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创新交易方式,简化招标前置审批,开设绿色通道,加快项目招标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通过创新评标办法和评标方式,对县级100万元以下的项目试行“合理低价摇号随机抽取中标候选人”;规范专家自由裁量权,防止利用招标文件权力寻租;通过创新交易手段,推行电子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对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化升级改造和改革创新,实现高效运行。对乡镇项目实行网上同步审批、一月一上报;对乡镇一些技术含量低、投资数额度5万元以下的交易项目及采用简易程序,既简化了程序公开透明,又降低了交易双方成本。元至五月份全县进场交易项目375个,交易额约10亿元,平均节资率7%。(黄冈市罗田)